[签经]上海B2签证,三句话过
美国总领事馆上海办事处位于南京西路1038号梅龙镇广场8楼,网上预订了5月12日锦江之星上海淮海东路店的客房。上网又查到,距签证处最近的当数上海美琪大剧院客房部,电话联系后又预订了一间标房。
    曾经自驾多次往返上海,但对在上海市内开车还是心存畏惧,怕堵、怕不经意间违反交通规则,决定乘坐动车前往上海既快又安全。
    上午11:30到上海,TAXI直奔上海美琪大剧院客房部,这旅馆还真是与签证处毗邻,决定就这了。住朝南505房,开窗便见梅龙镇广场的北边门外(位于奉贤路上)已有200-300清一色的学生在排队等待签证。下午1时开始放人进楼,至3:00时楼外已空无一人了,应该是都进签证大厅了。

    与门口的签证处工作人员(中国人)聊天,知道上午签证排队处在梅龙镇广场东侧的二号门,早上6时开门就可以排队了,早到可以早签完,不必按当天预约的钟点去签。我约的是上午10时面签,如果早去就可以早签完,这可是一个好消息。我住的又近,不必早起赶路,看来我的选择的住宿点非常合理。决定6时先由我的先生去排队,待我吃完饭后再去换我先生

6时一向喜好睡懒觉的先生居然起了个大早去排队了,我洗漱完准备吃些早点,那知先生来电话说门口排队的人已开始放行进门了,但必须是签证的本人,前面已排了二十几人,均为老年人。急忙囫囵吞枣地咽下两片面包,倒进一袋牛奶,夹上准备的材料,冲下楼去急奔东门。
       负责东门签证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看过我的确认页后放我入内,前面已有二十余人在一楼近电梯口排队。(先生说那工作人员说每天上午放500-600人签证,11时起不再放人,签完这些人,VO才休息吃午饭)。梅龙镇广场的下面几层是一个百货商场,经销高档的名牌服饰,真不知道这老美的签证处怎么会设在这里,站着无聊瞧着四周的高档服饰养养眼吧。队伍中老年人居多,应该是去探望子女的,偶见一对情侣是去留学的。站在我前面的一对老夫妇从外地半夜零点乘车来沪签证,一脸的疲惫,不时地拿出两个牛皮纸文件袋中的材料翻看,应该也是第一次来签证,因此颇为紧张。看到他们的确认页上还打印上了中文信息,与他们交流,我说其实确认页上不需打上中文信息,他们说都是孩子替他们准备好的。站的时间长了,有些老人吃不消了,看到商场里有些休闲坐凳便去小憩一会儿。最有趣的是一位老大爷,应该有六、七十岁了,一副农村人打扮,拎一个手提蛇皮袋,他满不在乎地说,能签过就去,签不过就不去嘛。别人问他怎么一个人去,他说我老婆比我小十二岁,她在家里开的厂里忙,因此去不了。真是人不可貌相啊,这大爷还是个有钱的主呢。

       闲着没事开始观察人们手中提着的材料袋:透明的文件袋、牛皮纸文件袋、蛇皮袋、公文包、布袋…… 看看我手中的风琴文件包,心中还小小地得意了一下。将签证的材料分门别类的放于每格中,再打印标签贴上,便于识别取用,一包在手,材料齐全。呵呵!

陆陆续续后面又来了不少人,几乎没有学生,大多是商务和旅游签证吧。7:30开始有人带我们乘电梯来到8楼,排队依次来到一个窗口,递上护照,一位戴着老花眼镜,年龄不算小的男性中国人,有点费劲的在一大张纸上寻找着我的姓名,应该是核对是否预约的当日签证吧,看那纸上打印的文字应该是五号字体,难为这位大爷级的工作人员了(猜想这个年龄的人在此工作,不是退休人员就是下岗人员),那些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,大多年龄也都不小了,金融危机让老米也开始算计,雇佣中国的廉价劳动力—-省钱?
        接着通过签证大厅安检,而后在一条长桌上填写EMS快递单,墙上有填写的模板供参考。好在我经常寄快递,没费多长时间就填完,那些年纪大的人可是费了些时间,居然让我走在他们前面了。
       工作人员查看过快递单后,来到1号窗口,递上快递单、护照、确认页、签证费收据,看到别人似乎都交了一张照片,于是问“要照片吗?”工作人员答:有就给一张。(这什么意思?)但还是交了一张备用的照片,发了一张黄色的号牌,并将快递单中寄件人存的第三联与签证费收据第二联还给我。坐下等待叫号。
       2号窗口叫号拿回一个透明的文件袋,里面已按序放着护照,照片、签证费收据与确认页用别针别在了一起。
3号窗口一位中国MM坐在窗外,拿着那个装有确认页的透明文件袋贴在窗口玻璃上,窗内一位美国小伙用扫描机扫描,然后按手纹,依次左手四指—右手四指—双手拇指。

        由此进入签证的关键阶段—--等待与VO面谈。签证大厅没有时钟,大家都没手表,无法知道确切时间,应该没到8时,6个签证窗口还没开呢。这些窗口与排队处有一铝合金的屏风隔着,但从每扇屏风的间隙还是能看到签证窗口内的百叶窗帘还没拉起,透过一个百叶窗居然看到一位美国美女VO坐在窗口的工作台上吃早餐。一位大叔级年龄的工作人员维持我们这队的秩序。

大约8时多吧,终于10号窗口打开了,那位大叔级的工作人员居然还能用挺标准的英语与那VO打招呼。其它窗口还没开,讲究守时的美国人难道不统一时间上班?不用打卡?
       一位年轻的MM第一个签证,可以听见他们的对话,VO:Morning. How are you? 接着他们用英语交谈。陆续又开了几个窗口。感觉那些VO是根据年龄来决定自己用英文还是中文与签证人交谈。若是年轻人,他会主动用英文问候;年龄大的,他并不主动说话,而是看来人用什么语言与他交谈,如是说中文,他就用中文与你交谈。8号窗口是一位年轻的小师哥VO,挺面善的,一位中年妇女来到他的窗口首先说:I don’t speak English.(她也许花了不少时间练说这句英文,其实没必要啊) 那VO笑笑,用中文与她交谈。心中对这个小师哥有了几分好感,要是能轮到他的窗口签证就好了。
       曾经看到网上说签证通过时,VO会给一个小条,去邮局交快递费,因此问那位工作人员,到什么地方去交快递费?他回答快递送到家时再交费,这样既方便使馆工作,也方便签证人员。难怪一进来就要填快递单,这种做法还挺人性化的。
       天如人愿,正好轮到我在8号窗口。
我:你好!(递上那个透明文件夹)
VO:你好!你去美国干什么?
我:看儿子和旅游。
VO:你儿子什么时候去的美国?
我:07年
VO:(在我的确认页上写下2007)他有签证吗?
我:(一下子没反映过来他这句问话的意思,总以为他应该问我你去过美国吗?刚想指指自己问“我吗”?猛然醒悟,是问儿子的签证吧,赶紧递上儿子的材料)
VO:(瞄了一眼第一页儿子给VO的信,应该没仔细看,翻到签证复印件看了一下,随即开始看电脑,按鼠标,应该是在看我的表格,大约几十秒后,清晰而肯定地对我说)你通过了。(递出我儿子的材料)
我:谢谢!
     拿着材料走人,这么快?心中还有些怅然与愤愤,准备了这么长时间材料,居然都没能让我施展一下我的口才。
      走出大楼,先生已在窗口向我挥手,他比我还急呢,回道:通过了。这时是8:40。上午10时离开旅馆时,北大门又见几十人在排队等待下午的签证。